近年來,浦口區積極開展“廁所革命”,以服務便民理念為核心,廁景融合理念為特色,長效管理理念為保障,通過問需于民進行合理選址,問計于民提升功能品質,為周邊百姓提供更衛生更方便的如廁體驗。近期,2座嶄新的公廁落地星甸街道。
其中,濕地公園公廁占地面積約80㎡,外觀設計上注重與周邊環境的協調,采用與周圍建筑風格相匹配的外觀設計,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而公廁四周草地環繞,水木清華,確保整體景觀的和諧與美觀。另一座公廁為石橋公交總站公廁,位于星甸街道石橋社區公交總站旁,占地面積43㎡,該位置是星甸街道人來人往的熱鬧地帶,以前大家“急需”時總是一臉懊惱。這座公廁的建設有效解決了周邊百姓的燃眉之急,大幅提升了居民生活滿滿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停車設施結合,借一步“方便”。在項目實施前期,星甸街道通過問卷調查、社區座談等方式,了解到本地居民對于解決濕地公園周邊如廁難、停車難問題的迫切需求,對于這兩個重點民生問題,星甸街道本著以人為本、立足民生的宗旨,將新建公廁計劃與便民停車場相融合。公廁的建成既為星甸居民出行、游玩、購物提供了如廁便捷,也緩解了周邊停車難的問題。
適老適幼化建設,文明小“細節”。考慮到老年居民和小朋友們的實際需求,星甸街道在濕地公園公廁、石橋公交車站公廁內的設施建設時更加注重公廁的適老化適幼化功能,設計之初就避免過大的高差,最少程度地使用階梯,采用防滑材料鋪設無障礙坡道,扶手、便器高度也針對老人、幼兒進行調整,融入多種理念提升公廁配套和如廁體驗。
提高廁所覆蓋率,如廁無“盲區”。小廁所,大民生。“如廁”問題不僅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在“方便”這件小事兒上,浦口區、星甸街道兩級綜合行政執法局想方設法為市民提供方便,石橋公交車站公廁就是特別選在公交車站這一人流量極大的區域進行規劃建設,積極謀劃,攻堅克難排除在建設中遇到的建設空間狹窄、水電接通不便等難題,大力解決如廁“盲區”,推動該公廁成功落地。
截至目前,星甸街道14個社區(村)103個自然組共有城鄉公廁124座,其中農村公廁119座,后圩村、九華村作為特色鄉村旅游區域各有2座旅游公廁,集鎮的建成區公廁11座,2018年以來累計新改建公廁39座。2024年,浦口區計劃新改建10座城鄉公廁,星甸街道的2座公廁、江浦街道2座公廁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另有6座公廁正在按計劃進行建設逐步對外開放。
“廁所革命”不僅僅體現在便民設施的改善上,還標志著社區文明的一次躍升。近年來,浦口區在原有公廁的基礎上,共新建、改建公廁208座,共邀請92家單位加入公廁開放聯盟。如今,漫步浦口區城市街頭、鄉村田野,處處可見干凈整潔、方便實用的便民公廁,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